欢迎光临中右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

咨询热线:13519199192

招投标

NEWS CENTER

文化 - 八水绕长安 绘就西安治水新蓝图

时间:2021-09-14 浏览量:0字号:AAA

西安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是一个曾经水资源丰富的城市。然而,受生态退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影响,到20世纪末期,“长安八水”水量衰减,污染严重,堤岸破损,满目苍夷;“八水”的盛景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西安全面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7月,首次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发展思路,要求保护、开发、利用好西安的水资源,将库、河、渠、湖、池有机连通,让水在西安流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充分展现水的生产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善价值,服务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四年多来,当初的设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随着“八水润西安”工程的相继实施,初步形成了“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斗门水库,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在发展中绘就了治水新蓝图。

治水理念让水流起来动起来美起来
历史悠久的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从古至今,西安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水的滋润,尤其是长安“八水”,为千年古都的繁盛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安八水”是指北边的泾河、渭河;东边的浐河、灞河;南边的滈河、潏河;西边的沣河、涝河等八条河流。八水之中,渭河、泾河为过境河流,其余六条河流都发源于我市秦岭北麓,历史上均直接汇入渭河,后由于河流改道,浐河成为灞河支流,滈河成为潏河支流,潏河又汇入沣河。
为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进入新世纪,西安在城市局部实施了部分河系、湖池治理工程和引生态水进城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用水量骤增,也促使“长安八水”逐渐演变为城中河,于是便有了“八水进西安”之称。
无论是“绕”还是“进”,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西安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脆弱等问题。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发展思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西安全面加快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保护、开发、利用好西安的水资源,将库、河、渠、湖、池有机连通,让水在西安流起来、动起来、美起来,充分展现水的生产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价值,服务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省水利水电咨询中心首席专家吴建民认为,从“绕”到“进”,再到“润”,虽然是一字之别,但其外延和内涵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立“润”破局,以“润”引领,“润”生态、“润”城乡、“润”民生。“润”字,涵盖了“韵、进、惠”等含义,内涵丰富,体现了水的滋养、滋润功能,更能惠及民生,造福子孙,同时也丰富了西安治水的历史文化气息。
“八水润西安”,让古城的治水理念实现了质的飞跃。



水系治理统筹解决“水少”“水脏”“水患”问题
齐齐哈尔鹤城晚报的记者高山,多次来过古城。“我非常非常喜欢西安,已经来过好多次了,这里有看不完的历史、有吃不够的美食。特别是近几年,西安发展太快了,生态环境搞得很好,站在南门护城河畔,真有一种人在江南的感觉,碧水荡漾、画舫游弋,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这是今年暑期高山与媒体朋友一起来西安游玩时的一番表述。
2012年12月,作为指导西安市水资源管理及水环境治理方面中长期蓝本的《八水润西安规划》,经过半年的踏勘、论证和问计等多个环节后,最终编制完成并通过上级审查。总结归纳起来,就是实施“571028工程”,即建设5条生态引水体系,打造7片湿地,生态修复10条河系,新建、改造提升28座湖池。

按照规划,到2020年,西安将建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应急备用,再生水、雨洪水等非传统水资源有效补充”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以及“自然河流为主轴、人工水系为主线、湖池湿地为核心”分布均衡,功能完备的水生态修复保护体系。全市主要河流均得到有效治理,水面面积将达到7.6万亩,湿地面积7.9万亩。
2016年5月31日,对于渭河治理工程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渭河南岸西安段堤顶道路正式通车,驱车行驶在渭河大堤上,不仅可以看到千亩荷塘、灞渭湿地、西安渭河城市绿地运动公园等多处景观,还能领略到渭河上投资最大、跨度最长、景观最美、文化元素最丰富的灞渭桥。
“八水润西安工程的实施,让西安的环境、生态、旅游、城市品位等都发生了重大提升。”农晓瑛表示,四年多来通过实施水系治理、引水进城、河湖连通等工程,实现了“变无水为有水、变死水为活水、变脏水为净水”的目标。




建设成果“八水”已成为西安生态新名片
渭河作为陕西的母亲河,对西安的生态环境改善和防洪来说至关重要。经过四年的努力,目前渭河西安段、黑河、灞河、浐河等部分河流已基本完成治理任务,沣河、涝河、石川河、清河等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已建成堤防429公里,极大地提高防洪标准,确保了城乡防洪安全;其中,渭河西安城市段28公里河道的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一大批滩区生态治理工程已经建成,渭河已成为安澜之河、生态之河,更成为西安城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据统计,沿河绿化构筑的生态屏障,为城市人均提高绿地面积约3平方米。24处湖池湿地,为人均增加湿地面积3.68平方米、水面面积1.6平方米。石川河阎良城区试验示范段建成后新增水面400亩、生态湿地300亩,使干涸数十年的石川河重现昔日水草丰沛之景象,为沿岸数十万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通过河流水系的综合治理,赋予了水系网络新的功能,使其不仅是防洪保安通道、绿化林荫大道、城市交通辅道、空气对流风道,更是生态景观廊道、文化传承隧道、经济发展航道。
过去四年,西安相继建成浐灞湿地、灞渭湿地、氵皂渭人工湿地、沣河湿地等13处大型湿地,新增湿地面积2.76万亩;建成了大峪、沣峪两大生态引水系统,推动了库河湖池水系连通工程和“海绵城市”建设,使主城区原有湖池“死水一潭”变为清波荡漾,城市水系新格局初步形成。湖池湿地建设,极大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城市周边鸟类已由过去的60多种增加到200多种,翻了3倍以上,许多春秋迁徙候鸟流连忘返,纷纷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在水源地建设方面,10项水源工程扎实推进,李家河水库工程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向城市供水,解决了东郊20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建成涝惠渠及太平峪、高冠峪应急供水等工程,每日可新增城市供水能力32.5万吨、应急供水能力16万吨。建成一污二期等13座污水处理厂,日新增设施规模能力115万吨,全市城区、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7%、82.5%。
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博说,按照“一年快速启动,三年效果初现,五年基本建成,八年全面展示”的总体要求回顾这四年的治水工作,“八水润西安”工程总体进展迅速、成效斐然,可以说已提前一年实现基本建成的目标,“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已显成效,它已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最深刻的民生工程,而一张张靓丽的生态名片更增加了古城人民的自豪感。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新任务,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实现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的转变,统筹解决水保障、水生态、水安全问题,促进人与水、人与城、水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市委市政府特聘“八水润西安”工程专家顾问李佩成,对“八水润西安”工程所取得的成果曾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八水润西安”工程解决了生活、生态、景观等水的利用方面的绝大多数问题,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生工程,符合“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精神,要继续抓住水源建设、河系治理、水污染防治、再生水利用、节约用水等环节,以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增大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型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亲水乐园成为市民郊游的好去处
“八水润西安”工程的全面建设实施,使西安的城市发展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水系新格局已初步形成,越来越多的湖池湿地的建成运行,使广大市民和游客多了亲水、乐水的好去处。
八水润西安的典范之作
浐灞两河流域治理华丽变身最美生态区

治理之前的浐灞两河不是在流污水就是在发洪水。现如今,不是亲眼所见,恐怕都不敢相信浐灞两河流域能变得这么美吧!地铁三号线在浐河、灞河分别设站“桃花潭”和“香湖湾”,光听听站名就可以想象那里是多么美丽的风景。
美丽的浐灞生态区地铁3号线高架线横跨浐、灞河

“今天久违的好天气,一家人驱车来到西安首家车游湿地公园。成片的芦苇荡,自由嘻戏的野鸭在,叫不上名的鸟儿忽上忽下,随意觅食,大家可以坐在车上边走边欣赏,新修的路没多少车,像美国电影里缩小版的州际公路,一路起伏蜿蜒看不到头,很有感觉。”10月17日,网友花落忆流年在微博日记里记述了到灞渭桥车游湿地公园游玩时的情景,他说想停下来到湿地内部观赏时,隔一段会有停车场,随意地下车,沿木栈道拾阶而下大片的芦苇在风中摇曳,脚下满是格桑花,仿佛置身于室外桃源,会让你彻底忘却城市的喧闹。
今年8月19日,灞渭桥车游湿地公园正式建成并向市民开放,这是西安首个可以实现自驾体验的湿地公园。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党占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灞渭湿地是今年我市八水润西安工程中实施的目前最大的滩区整治项目,新增湿地6600亩,其中生态水面占2300亩。对于城市来说,这个湿地对调解区域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而对于老百姓来说,湿地公园不仅是亲水平台,更是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生态保护为一体的乐园,分为运动体验区、湿地重建区、鸟类生态区三大区域。
“闲暇之余我们都要带着孩子出来转转,不是进山游玩,就是到河边、湖边去,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感受那种清新之美。”今年30岁出头的的杨先生两口子都是教师,周末的时间并不忙。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西安可以游玩的亲水平台很多,光是渭河南岸就不少,像西安湖,不仅环境优美,还有许多野鸭、水鸟游来飞去的,清澈的湖水里偶尔还会看到小鱼儿,孩子特别喜欢。
2014年五一节,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工程完工,这是“八水润西安”工程献给市民的一份大礼,实现了古城人民的多年夙愿,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感受历史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想不到南门外的护城河建得这么有特色,特别是到了晚上在灯光的配合下,更显夺目。”今年暑假,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杨志伟利用年休假来西安玩,这是他和家人的首次古城之旅,厚重大气的明城墙与现代时尚的护城河交相辉映,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八水润西安”工程发挥“水为城之魂”的核心作用,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宜居性,让全社会共享人水和谐的建设成果。近几年来,我市新增各类水生态游览景点30余处,每逢节假日一些有特色的水景观更是人潮涌动,吸引了更多省内外乃至国外游客,水生态景区游客数量占到全市总游客数量的60%以上。
在过去四年中,我市相继实施并建成了护城河水上游览示范段、仪祉湖、西安湖、紫薇湖、航天湖、高新湖、常宁湖、堰头湖、桃花潭、滋水湖以及浐灞湿地公园、灞河灞桥生态湿地、氵皂渭人工湿地、渭河华山湿地、幸福湿地、渭河城市绿地运动公园、沙河湿地公园、浐河城市段、洨河生态公园、沣河良家滩湿地公园、沣河沣东生态景区等一大批湖池湿地,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度假、旅游、休闲、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水润西安、生态之梦。西安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发展之美,正因“八水”滋润而变得更有灵气和生机。





数字八水纪实
“八水润西安”工程已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最深刻、影响最深远的民生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护城河示范段建成开放,实现了古城人民多年夙愿,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感受历史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浐灞生态区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汉城湖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全市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从原来的4个、2个分别增加到8个、6个;我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我省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在住建部全国水污染治理年度考核工作中,我市连续三年位列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三名。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建成的429公里堤防,极大地提高防洪标准,确保了城乡防洪安全;沿河绿化构筑的生态屏障,为城市人均提高绿地面积约3平方米。24处湖池湿地,为人均增加湿地面积3.68平方米、水面面积1.6平方米。石川河阎良城区试验示范段建成后新增水面400亩、生态湿地300亩,使干涸数十年的石川河重现昔日水草丰沛之景象,为沿岸数十万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生态质量显著提高。全市8条主要河流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渭河干流出境水质从劣五类变成四类,6条主要河流的入渭水质达到或接近四类水质;浐灞生态区周边负氧离子日均值3505个/立方厘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两倍;湖池湿地建设,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城市周边鸟类已由过去的60多种增加到200多种,翻了3倍以上,许多春秋迁徙候鸟流连忘返,纷纷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水生态游渐成亮点。全市新增各类水生态游览景点30余处,仅端午小长假,全市水生态景点游客不仅由2014年110万人增加到2015年129万人,出游人数占比从50%增加到60%,而且仍在呈高速增长态势,可以说,水生态游已成为西安居民出游新时尚。



声明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涉及作品版权及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电话:029-85218319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西段58号成长大厦官网:http://www.bidonline.com.cn/index.asp

鼓励在采购招标等工作中依法合规使用信用报告

近日,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强调鼓励在采购招标等工作中依法合规使用信用报......

建筑工程资料专业代理_中右工程咨询 All Rights Reservd.陕ICP备2020016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