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519199192
时间:2023-02-03 浏览量:0 次字号:AAA
在信息技术逐渐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现有的评标系统已不能满足公共资源领域的智能化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评标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问题,阐述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并以江苏省常州市对传统评标模式的改革实践为样本,探索智能辅助评标系统的建设路径,规划全面、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来解决目前评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轻专家评标压力,提升专家评标质量和效率。
2019 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指出,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2021年,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要点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21号),提出要“探索建设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帮助专家提升效率、提高质量,约束专家不规范行为”。目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现有的评标系统已不能满足公共资源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亟待通过人工智能发展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来解决目前评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建设全流程智能化辅助评标系统,努力推动由“传统人工评标”向“智能辅助评标”转变。
一、评标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问题
1.评标耗时长
传统的人工评标模式,投标人越多,评标耗时越长。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投标单位数量的持续增多,专家的工作量和评审压力急剧增加,导致专家评标耗时过长。如常州某园林绿化项目,5个标段投标单位多达3000多家,11个评标专家花费4天时间才完成资格审查。
2.评标难度大
对于初步评审中的客观性评审点,不同类型项目的评审标准存在差异,专家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评审标准做出不同的判断,且评标工作量庞大,专家难以负荷;对于技术标评审点,评审内容繁杂,又缺乏有效的辅助评审工具,专家评标难度大。
3.尺度不一致
初步评审中客观性的评审点完全靠评标专家人工来进行判断,专家易受历史经验、习惯和主观感受的影响,对同类型项目的评审尺度可能不一致,可能会出现错评、漏评的情况,导致标后投诉、质疑多,影响政府公信力。
4.评标进行难
面对复杂的评标流程和陌生的评标系统,部分评标专家一时无法适应,需工作人员时时为专家提供引导服务,但工作人员时间精力有限,难以及时解决所有专家遇到的问题,影响评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贯彻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19〕41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务办发〔2018〕28号)等文件精神,助推公共资源交易向智能化转型升级,需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评标过程中的应用,推进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建设。
2.解决现存问题的现实需要
目前评标过程中,存在着评标耗时长、评标难度大、尺度不一致、评标进行难等问题,亟待针对此类问题研发全面、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
3.提高评标质效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人工评标方式,评标效率不高、质量不佳,提高评标质效迫在眉睫,需推进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建设,为评标专家创造高效评标的客观条件。
三、常州在评标领域进行的创新实践
2019年,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以打造“智能评标、智慧交易”为目标,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对智能辅助评标解决方案进行初步探索。2021年,中心持续发力,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构建了60个智能评审模型,将常用的4套范本全部改造完成,通过7个“全”打造出智能辅助评标新格局,智能辅助评标系统真正跨入了常态化运行阶段(95%的项目可运用智能辅助评标系统),有效解决了评标现存问题。2021年11月,在中心进行的“柳墅路(华龙路-竹林北路)建设工程市政施工总承包”项目,近90家企业投标,按照以往的评标模式至少需要8个小时才能完成评审,应用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后,4个小时左右就完成了全部的评审工作,评标效率有了大幅提高。
1.全面升级市场主体库,实现入库标准化管理
中心通过“四步走”实现市场主体库的全面升级,为评标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原材料”。一是制定全市《工程交易主体库规范指引》,为规范管理主体库数据提供依据;二是按照统一格式录入主体库信息,运用OCR技术,对图片格式的信息进行标准化提取,采用“投标人承诺制”,市场主体需对其录入信息的真实性作出书面承诺,并在指定门户进行信息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引入置信度机制,减少专家对同一材料的重复评审;四是与官方资信平台进行对接,逐步实现各类电子证照数据自动获取,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准确度,简便市场主体操作。
2.全力打造智能评审库,明确客观评审点尺度
基于常见的工程交易评标办法,中心全面梳理出各类评审点的评审标准,并进行解析拆分,提炼出各评审点包含的评审要素,形成一个个不可拆分的“原子评审单元”,依据评审逻辑将这些单元组合成执行评审动作的“原子公式”,形成智能评审库。智能评审库的建立明确了客观评审点尺度,减少了因评审尺度不一致造成的系列问题。目前,常州市级工程交易项目初步评审智能评审率已达80%。
智能评审库具备两大特性,一是高可用性,可根据评标要求对“原子公式”进行自由组合、多次利用,实现各类评审点的智能评审,减少系统重复开发的成本。二是可扩展性,当需要对评审点进行新增、修改时,若智能评审库中的“原子公式”不能满足新的评审要求,可剖析新评审要求的评审要素,对“原子公式”进行不断扩展,满足项目个性化需要,拓宽系统应用广度,降低系统建设的投入成本(见图1)。
3.全程提供辅助式工具,降低专家评标复杂度
基于市场主体库的升级、智能评审库的建立,中心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驱动,实现初步评审智能化,系统自动解析出评审点的评审要素和对应招标文件的响应内容,得出通过、复核、不通过等评审结果,评委只需关注复核、不通过的评审点,从而减少专家评标工作量,提高专家评审效率。紧紧围绕评标流程,通过创新理念、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构建技术标辅助评审工具,完成关键字高亮、技术标雷同性分析、暗标自动清标等功能开发,确保专家评标过程操作便捷,降低评审工作复杂度。
4.全面构建交易知识库,响应专家评标中需求
在评标过程中专家经常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查找相关法规政策或专业知识,但在封闭的评标环境中无法上网查阅,通过纸质书本查找太繁琐也不全面。基于此,中心梳理当地评标活动涉及的政策法规,收集专家在评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构建涵盖政策法规、业务词典、操作手册等内容于一体的交易知识库,融入智能辅助评标系统中,借助模糊检索、智能匹配等技术,响应专家评审过程中的需求,为评委实时提供全面、专业、准确的知识反馈,进一步提升评标质量。
5.全程融入引导式服务,提升专家评审顺畅度
基于交易知识库的建立,在评标全流程融入人性化引导服务,使评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系统中插入评标流程操作讲解视频,便于新手专家快速熟悉系统操作;打造智能客服机器人——“常小易”,在评标过程中为专家提供智能问答服务,减少专家因对评标系统不熟悉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和代理机构的工作量,使专家能够有效、快速地完成评标工作。
6.全面结合智能化预警,助力主体行为规范化
为有效规范主体行为,通过三大手段实现评标过程中的智能化预警。一是依托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联盟的区块链平台,将智能辅助评标系统中的业绩信息与区块链平台上的业绩进行比对,若发现不一致的信息,及时提醒评委进行重点评审;二是采用“投标人承诺制+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使投标人对投标文件证明材料的真伪性负责,精准打击投标人业绩造假行为;三是构建技术标雷同性分析功能,快速判定不同标书间的雷同度,并进行预警,使评委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7.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促进评标工作“快、准、优”
目前,常州市工程交易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已在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建设工程交易领域常态化推广应用,共完成了120余个标段的评标工作,运行效能持续提高,应用成效不断凸显,实现评标工作的“快、准、优”。
系统实现初步评审智能化,提供全流程辅助工具和引导服务,大幅减少了专家工作量,使评标工作更“快”,据中心统计,应用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后的评标时长较应用前缩短45%以上;通过引入置信度机制、采用“投标人承诺制”,提升主体库信息的可信度,智能化评审降低人工判断出错的概率,客观评审点准确率达到100%,使评标结果更“准”;智能评审化以及提供技术标辅助工具,让专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挥在难度高的评审点上,使评标质量更“优”(见图2)。
四、结语
智能辅助评标相对传统人工评标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在未来应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切实贴近各地评标实际,围绕专家评标动作,持续探索智能辅助评标系统的实现路径,全方位提升评审效率和质量,营造高效、规范、公平、公正的评标环境,助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标准化和便捷化水平。
作者:刘 阳 魏志锋
作者单位: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22年第5期
近日,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强调鼓励在采购招标等工作中依法合规使用信用报......